69看书网 » 历史小说 » 帝国行最新章节列表 » 第636章 币改 (2/2)

第636章 币改 (2/2)

文/督金卫
帝国行 | 本章字数:913.24万字 | | 帝国行txt下载 | 帝国行手机阅读
算其配比。

其三,想必卤侯也与大王说了,新币因铸币冶炼困难,若以炼钱获取金银铜,其耗费木炭、煤炭极大,将不划算。但臣另有办法可降低耗费炼钱,一旦他国也效法我国以金银铸铜钱,我国可收各国诸侯新币,回炉炼取金银铜等,为我咸国所用,故而臣有多种办法反制他国。”

铸造合金币,冶炼配方和冶炼工艺,直接决定了金属成分的融合度,以及最终成型,金、银、锡、铜、铅、铁等元素有各自金属特性,并非一股脑投入炼炉就能一气呵成,需要添加简单或者复杂冶炼剂,使之均匀扩散,炉温也很重要。

如不能解决冶炼和配方技术,成型的钱币色泽、外形都不佳,最终形成劣币,即便含有金银,但人的主观审美影响更趋于接受美好的事物。

如果诸侯竞相效法,铸出劣币,当物价稳定时,货币币值波动大时,劣币驱逐良币将持续发生,且是不可逆的。

但当物价飞涨,金钱急速贬值时,劣币驱逐良币可逆。最终是谁的钱币质量更好,选择使用者会更多。

如本国纸币贬值时,硬通外汇和金银珠宝将更便于交易,因为硬通外汇和金银,具有外国政府的信誉和金银历史属性的保证,劣币驱逐良币即发生反转,贬值货币被强势坚挺货币所取代。

中原战事连年,各诸侯国铜钱贬值如潮,即便币值最为坚挺的梁国上币铜钱,也因战事令金银大量流失,铜钱购买力仅相当于十年前的五分之二。

咸国此时发行含金量更高的良币,稳定国内市场同时,国外大宗交易,将迫使其他诸侯国在发行合金币的之前,被迫接受咸国新币交易,竟而将咸国国内的通胀压力和金融体制输入他国,既分担了国内压力,同时通过货币优势,从国外市场掠夺资源,以调控国内。

因此铸币和发行贵金属合金货币,稳定国内金融的同时,也对外对冲,因此又是经济战争。

咸王无非是在担心两件事,其一是日后大量发型新币,国库和小金库囤积的金银会减少,心里总不踏实。其二是自己的钱被其他诸侯国掠夺,导致咸国贵金属流失。

但归根到底,再多的钱都屯着,也没有任何价值。

钱的价值来自于生产力和物质基础,钱如果只囤起来不花,最终将抑制生产力和商品市场发展,让不缺钱的地方钱更多,而缺钱的地方则没钱。

“所以大王,钱虽然无血肉,但同样是一场比两军厮杀更为凶险的较量,咸国若不能率先稳定国本,待日后他国诸侯元气恢复,那我咸国将加倍受创,故而铸造新币势在必行,越早,对咸国越有利。”

“既如此,寡人就准了。”

咸王欣然与诺,这时高勋说道:

“大王,太子已经辅政,铸币又关乎国本,太子若不参议,仅大王与臣等几人私议,内外朝恐怕要有非议。”

“这个……”咸王犹豫片刻说道:“议就议吧,但铸币之事既然刻不容缓,永兴侯当即刻去办。”

“臣遵命!”

太子贵为储君,重大国家决策储君都应参加,即便反对决策落实,君主的意志仍能强行推动政策的落实。

内阁中太尉、大司马、大司马使主兵权,并无权过问财政,而长史现由高勋担任,丞相悬空,咸王大权独揽,宰执陈尚盛元632年过世,先在实际由太子监理,大司农主管农工商经济行政,在长史、丞相、大司农、咸王四方都无异议情况下,太子监理宰执,即便反对也无效,只要咸王决意的推动的政策,理论上无法阻挡。

但现实情况往往非常复杂,高勋将咸王意思转告太子后,国政监炸开了锅,尤其是原来大司农班底的一票人马,百里燕有意提前离宫,让这股风潮先刮起来,看看风向。

同时消息也很快传到了西寰耳中:

“什么啊,要用金银铸铜钱,咸王与百里燕这是钱多疯了吧!”

“公主殿下,金银铸铜钱多少并非重点,重点是咸国一旦以金银铸铜钱,咸国铜钱钱价将陡涨,届时将给咸国带来巨大利益。”季锦昇道。

季锦昇说的道理西寰一知半解,她也没兴趣了解,她只知道金银是好东西:

“如此说,咸王是要用南征的财宝大铸铜钱,以提振国力?”

“不无此种可能。但咸国如若以金银铸钱,将不再有利于我晋国以及其他诸侯国与咸国交易,此事不可不防。另外还听说,百里燕欲搞一个钱坊,向全国有钱之人筹款,但凡钱款存入钱坊者,可坐收其利,真是闻所未闻。”

“天下岂能有这等好事,将钱存入钱坊,坐等利息,钱还能生钱不成!”西寰道。

“但如此却可将全国之财力,聚入钱坊之中,为朝廷所用,这倒是不假。”

“南征财宝不计其数,咸王还要聚财做什么!而且,谁人会蠢货到将自己的金银存入他处,如此岂不明摆着告诉他人,自己财产之多寡,引狼入室吗!”

西寰隐是发现其中端倪,却是百思不得其解缘由。这时侍从管事顾晨匆匆而来:

“启禀公主殿下,太子刚来消息,今晚回府稍晚,让公主先行用膳。”

“是为铸币之事?”西寰忙问。

“太子去了永兴侯府,许是为了此事。”

(快捷键 ←) 上一页:第635章 利益交换(2/2)章节列表(快捷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