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章 改变(1更) (1/2)
虽说他们有工分,不怕没饭吃,可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工分哪有实打实的粮食拿到手令人安心的
虽说每一户一次性兑换的粮食和粮种都是有定数的,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激动。
老村长看着眼前这一幕乐不可支,他十分享受这种生活蒸蒸日上的感觉。
姜瑶却暗自思量,这样下去不行啊。
这些日子以来,老村长虽然不说,但是他们都知道他很辛苦。
村里大大小小的工分兑换都是他在管,虽然冯先生闲暇的时候也会帮他,但是这么下去也不是个办法
分完粮食后几人聚集在村学办公室开会。
冯先生:“这次地里的粮食一共收了十七万三千二百七十四斤,我们村的地里总共九万六千七百八十一斤。
苏家一共买走七万斤粮种,按照一斤二十文的定价,一共一千四百两,两村各半,我们村拿到七百两”
老村长第一次得知这个数量的时候,高兴不已,那可是七百两啊
他这辈子都没见过那么多钱
结果,他这回也没能见到。
因为钱不归他管,是冯先生收的,然后转头姜瑶就给花出去了
他们这次的收成还不错,但是卖了粮种也只剩下六万斤左右。
他们还得给来年的种植留下粮种。
来年不仅他们自己要扩大种植,还多了大化山众人。
按照姜瑶的计划,来年水稻的总种植面积要达到千亩
按照一亩地用五斤粮种来算,保险起见一个村子也需要留两千斤。
这样一来,就剩近六万斤的水稻,脱壳之后的糙米只剩不到四万斤,若是加工成精米则更少。
这些远不够他们吃到来年第一季水稻的收成的时候,小麦收成也要六月。
那么肯定就需要再买些大米和小麦。
这回有苏家在,姜瑶就直接托鸿运酒楼的罗掌柜帮忙买了,也省得满安州城到处跑。
这么一来,七百两就花了一大半。
剩下的,姜瑶还托他买了一些其他作物的种子。
因为有一批工具要得急,等不及让张家铁铺定制,还让他帮着找一些。
所以这会儿再听到这些钱,老村长只剩下心痛:还没捂热呢
冯先生接着又汇报了山茶油和茶叶的数量。
因为这两种都算是新产品,风险较大,所以苏予安并没有带太多走,只是各带了几十斤,算是样品,并没有钱收。
等到市场打开之后,春茶才是重头戏。
而油茶籽的下次采摘就要到来年的十月了,也无法大批量销售。
反倒是来年种一些芝麻和花生才比较靠谱。
总结了近期的收益和支出,众人又开始说起村里的其他事情。
老村长:“这几天,有不少村民找上我,说不想上课了。”
冯先生点头,“也有几人找到我这来,我问了一下,主要是觉得太费时间了,很多活都顾不上。”
姜瑶叹了口气,这事她其实也知道一些。
一开始,大伙儿能有机会认字、学手艺,自然是高兴的。
但是时间久了,弊端也就出来了。
村里就那么多人,可是事情却越来越多。
那么多人都在村学上课,哪来的人去干活
所以不少人都有些顾不过来。
而且,读书这事也远没有他们想象那么简单,慢慢的,也就没了一开始的热情。
尤其是这半个月假放下来,那真的是一身轻松啊
姜瑶自然也知道抓教育这事不能操之过急。
一开始鼓励村民们都来上课,本就是为了让大伙儿尽量多认一些字,以免以后受骗。
当然也希望多一些人上课,那就可以多收点作业,多点积分。
可是这段时间以来,不仅仅是学生辛苦,其实先生们也辛苦。
因为每位先生需要教的学生太多了
这事姜瑶是深有体会的。
如今既然有人提了,那么肯定不能再像之前那样,要求所有来学手艺的村民要都要上认字课了。
若是为了让村民们认字,导致他们被锁在教室里,精力被强制分散,影响了收成,倒是有些得不偿失。
到目前为止,除了儿童班的学生,大部分学生都学完了一本百家姓和一本千字文。
姜瑶觉得对于大部分村民来说,这些也勉强够用了。
对于这事,抱着医书在一旁默默地背的姜羽也没有意见。
所以众人商议之后决定不再强制。
而是结合姜瑶和姜羽为了大化山的人新制定的计划,进行调整。
最终决定,将学手艺的课程单独独立出来,同样安排在下午,供村民们自由选择学习。
甚至连教学场地也不强求。
毕竟除了算学暂时没有算盘以外,哪个课都是需要动手操作的。
谋略课也暂时停了,待到来年新一批预备役成员开始训练之后再考虑如何开展。
而十六岁以下的少年则以读书为主,由冯先生他们细细教导。
并且只学半日,剩下的半日可以自学温书,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手艺课去上。
这样一来,不仅村民们轻松,先生们也轻松。
只有儿童班的孩子,还是按照姜羽的方法在教学。
毕竟他们每日里正经学认字的时间并不多。
大部分的时间,姜羽都在带他们各种玩耍,他们也乐在其中,他们的爹娘也能腾出手来干活。
第二天,村学开学了。
村子里又恢复了往常的平静。
只有
手机阅读: http://m.69kshu.win/201180/
发表书评: http://www.69kshu.win/book/201180.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 第二百六十二章 改变(1更))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偏偏是个胖子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