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看书网 » 历史小说 » 天萼最新章节列表 » 113郾城骑兵阵 (3/3)

113郾城骑兵阵 (3/3)

文/静好居
天萼 | 本章字数:380.19万字 | | 天萼txt下载 | 天萼手机阅读

秦桧走后,赵构独自一人,陷入长长的深思。

有人认为,若是完颜兀术狗急跳墙,搬出赵桓安坐汴京。到那时,南宋岂不是一片混乱?将领、臣子,如何站队?

赵构,对这种说法,付之一笑。他很坦然,也认为自己的皇帝之位,来路天经地义。

一是,靖康之难,造成他是唯一,没用被俘虏的皇家幸存者,要匡复赵宋,他就是唯一正统传人,不二人选。

二是,无论是赵桓蜡丸诏书的“权可变通补缺”,还是赵佶手书在衣领上的“便可即真”,都说的要赵构,及时称帝、维系赵宋。尤其“即真”,就是“即帝”,明确的即帝大位意思。

就是说,赵桓的靖康朝,早已亡国,成为历史。赵构,南宋开国皇帝。再说,靖康帝赵桓、太上皇赵佶,当年都有亲笔手书,要赵构挺身而出,匡复赵宋王朝。

三是,元祐太后作主下诏,百官拥戴,从而举行了登位大典,没用一点来路不正。

就是说,伪帝张帮昌执政后期,朝廷百官,强推元祐太后垂帘主政。元祐太后主政后,取回了国玺,取代了伪楚政权,代表着赵宋政权的回归与过度。最后,元祐太后下诏全国,传位赵构,正式匡复赵宋。

当然,这不等于赵构,不怜悯自己的兄长赵桓。

若要从宋代开国以来的帝王论,最苦命的太子和皇帝,就是赵桓了。

当赵桓还是太子的时候,父皇沉迷于艺术,荒废国事,很少正眼看过他。弟弟郓王赵楷,霸着父皇的宠爱。父皇的心腹重臣,也是一肚子坏水,无所不用其极,打压未来的皇帝赵桓。

当赵桓成为皇帝的时候,情况更遭。敌国兵临城下,父皇跑路远避,大臣撂挑子不干。好不容易春季被赶走的敌人,秋季又卷土重来。最后,父子双双当了俘虏。

可怜的赵桓,才当了一年多皇帝就沦为俘虏。一个人孤独地,在北国坐井观天。软禁之日,何时何处是尽头?

至于赵构,他的身体里,流淌着赵宋皇族的血液,早已决定了赵构的命运。

当北宋灭亡之际,作为赵宋皇族唯一的幸存者,若赵构不称帝,那么就会有一大堆,不该为帝者,竞相为帝。一旦赵宋的天下,被异姓占据,那赵构就是赵宋皇族千古罪人,万死不足以赎其罪。

如果说,驱除鞑虏,收复中原,再称帝,历史并没有赋予赵构,这样的机会。

靖康之难中,赵构除了有个“天下兵马大元帅”的空名号,集结兵马年余,最后剩下两万兵马起家。不仅如此,百官、臣民都不容他“缓称王”。一句“国不可一日无君”,就能够把他压得喘不过气来。

历史,终究还是不容分说,把赵构推向了至高无上的皇帝宝座。

称帝,险恶的内外交困局势,将他造就成了,一个刀尖上的舞者。

就是说,赵构从来不是一个束手待毙的人,多年的帝王业经营,使其逐渐掌控王朝,逐渐建立强大的军队,并且能与女真金匹敌,甚至偶尔占据上风。

这一切,都是赵构,以放弃祖宗家法为前提,使武将势力崛起。武门势力之强大,足以影响南宋未来的命运。

刚刚站稳脚跟的赵构,能够放手让武将势力,更加日益壮大吗?

赵构,是一个很有理想的帝王,他做梦都想收复中原。然而理想的浪漫,终究抵挡不住现实的残酷。

若赵构,不顾一切的要收复中原,那么他至少要承担一个致命的后果。那就是,朝廷政坛上,誓必出现一个,势力越来越强大的武将集团,几个功高盖主的臣子。

赵宋,自太祖立国,就严格执行祖宗法度——赵宋皇家,不杀大臣。

万一,皇帝对功高盖主者,指挥不灵,又该如何?难道,开戒斩杀大臣?!

而斩杀大臣的后果,必然导致,皇权被群起而攻之。这是,什么代价?!

既然,收复中原的成本太高,那只能寻求低成本的方式,解决宋金两国的矛盾。

赵构,思前想后,相信到了如今局势下,金国朝廷,可以仰仗的完颜兀术之武力,已是强弩之末。只要自己不过分bi迫他们,完颜兀术绝对不会,致使宋金两国,走上两败俱伤、玉石俱焚的地步。因为,和谈,才是双方唯一的出路。

若论武将的可靠性,赵构还是认为,岳飞虽然危险,但还不至于造反。

但,岳飞执意收复失地。纵然收复了,不甘心的女真人,又还会抢回去。因为,兀术之后,还有别的“兀术”,不断冒头。而岳飞,誓必再厉兵秣马。再打算、再筹谋,如何再夺回来……

——回环往复,可有尽头?国家似此,一直卷入战火,何以国富民安,何以繁荣强大?

……

赵构,思前想后,苦苦思索了一夜,得出结论:议和解决争端。

翌日一早,赵构毫不迟疑地下诏:“传旨岳飞,火速退兵!”

(快捷键 ←) 上一页:112剑锋指中原(3/3)章节列表(快捷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