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看书网 » 修真小说 » 年轻人要知道的2000个社会常识最新章节列表 » 第95章 办好难办之事的常识 (1) (2/2)

第95章 办好难办之事的常识 (1) (2/2)

文/李玲
,你都不能显得太“小气”。千万记住:不管你爱也好,恨也好,都不要把过多的情绪流露在脸上。现在你和他充其量不过是普通朋友,甚至可以说只是“熟悉的陌生人”,你只需不卑不亢,施展你的气度落落大方地问候一声,保持常态,不失礼节就可以了。

13.和现在的男友一同遇到前男友时介绍现男友,熄灭旧情

如果你发现前男友依然对你余情未了,并且在言谈举止间表现出想旧情复燃的企图,为避免麻烦,你应及时主动向他介绍现男友。这样做不仅可以告诉他你已名花有主,让他知难而退,而且还可以安抚现男友,不仅能使他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保护你,还能使他在心理上获得认同感、满足感,从而使你们之间的感情进一步深入。

14.和现在的男友一同遇到前男友时友好相对,让爱升华

如果相遇时,前男友表现得比较友好,你也可以适时展现风度,以表明你的心里其实已毫无芥蒂了。你甚至还可以问问他的近况,运用你的幽默,开几句无伤大雅的玩笑。你所做的,就是要让他感到,当初的感情已经升华了,目前你对他的只有朋友间的关心。记住,在运用这一招时,一定要把握好度,以免让两任男友产生误会。

15.和现在的男友一同遇到前男友时,兵来将挡“金刚不坏”

如果你的前男友对你因爱生恨,毫无气度地对你冷嘲热讽。此时,你也不用客气,保持冷静,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就是了。比如,前男友话里话外讽刺你“攀高枝”,你若动怒就会中了他的“诡计”。他的目的就是想让你暴跳如雷,让你的现任男友看清你的“真面目”,从而破坏你们之间的感情。这时你可以笑着说:“托你的福,让我对人性有了比较,也有了鉴别。”一句话,直指要害。见到你如此“金刚不坏”,他也就不会死纠缠你做这损人不利己的事了。

16.用模糊法应对不宜完全根据对方问题回答的问题

在那些不宜完全根据对方的问题来答话的场合可采用回避正题的模糊回答,它能让你巧妙避开对方问题中的确指性内容,让对方感觉到你没有拒绝他的问题,但又不是他期望的答案。如:

项羽自尊霸王后,想杀刘邦。

范增出主意说:

“等刘邦上朝,大王就问他:‘寡人封你到南郑去,你愿不愿意去?’如果他说愿意,你就说他意图养精蓄锐,有谋反之心,可以绑出去杀掉;如果他说不愿意去,你以其违抗王命杀掉他。”

刘邦上殿后,项羽一拍案桌,高声问道:

“刘邦,寡人封你到南郑去,你愿不愿意去?”

刘邦答道:

“臣食君禄,命悬于君。臣如陛下坐骑,鞭之则行,收辔则止。臣唯命是听。”

项羽一听,无可奈何,只好说:

“刘邦,你要听我的,南郑你就不要去了。”

刘邦说:

“臣遵旨。”

刘邦的语言,避开项羽问话的前提故意说对项羽忠心耿耿,“唯命是从”,从而使项羽找不到借口杀自己,为自己日后卷土重来创造了机会。

再如,1996年李登辉访美。此前,他同日本记者大谈他的日本情结,散布一系列不利于国家统一的言论。《人民日报》发表了多篇对其批评的文章。当时身为外交部发言人的沈国放正在北京国际俱乐部发布厅,有人问他:“你们是否把李登辉看作中国人?”这是一个巧设陷阱的难题,说“是”或“不是”,都会给人口实。于是他这样回答:“真正的中国人都是反对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可谓得体之极。

17.用装糊涂法应对隐含错误假定的问语

两难问题中有一种复杂问语,是指利用“沉锚效应”,隐含着某种错误假定的问语。对这种问语,无论采取肯定还是否定的答复,结果都得承认问语中的错误假定,从而落入问者圈套。如一个人被告偷窃了别人的东西,但又死不承认偷过。这时审问者便问:“那么你以后还偷不偷别人的东西?”无论其回答“偷”还是“不偷”,都陷入审问者问语中隐含的“你偷了别人的东西”的这个错误假定中。如:

(快捷键 ←) 上一页:第94章 最容易打动对方的求人常识 (2)(2/2)章节列表(快捷键 →)